2022版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鲁西、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育人策略,具备合作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进一步深造良好潜质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目标1: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热爱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事业,有高度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师德修养,并能树立起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能够紧跟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步伐,自觉遵守国家教育法规,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目标2: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实验、实践及研究技能,能够对地方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有一定的认知;能了解与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相互联系,能够对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形成科学的判断和认识。

  目标3:具备中学生物学教学所必备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技术和工具;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特点。

  目标4:能够胜任班级管理等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具备应用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勤俭廉耻教育、专业应用教育等教育活动的能力,与学校、社会、家庭结合实现综合协同育人的目的。

  目标5:具备良好的身心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能够在职业发展中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毕业要求

  1. 师德规范

  积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了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树立依法执教意识,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

  1.1 政治素养。积极参加党团学习活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教育方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在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1.3 职业道德。了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树立依法执教意识,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

  2 教育情怀

  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1 专业认同。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价值观。

  2.2 自身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的重要技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 学科素养

  掌握生物学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理解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实践活动及相互联系,形成比较开阔的专业视野。

  3.1 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理解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3.2 跨学科知识。了解生物学相关的跨学科基础知识及与生物学的相互联系,形成开阔的生物学视野。

  3.3 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应用,结合国家政策和时代特点,了解生物学有关内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要求和应用规范;能有效利用实践机会,践行生物学的规律,体现专业应用价值。

  4 教学能力

  能够在生物学教育实践中,准确解读课程标准与研究教材,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根据中学生身心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教学设计。准确解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熟悉中学生物学教材;能够根据生物学的学科特征,应用教育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4.2 教学实践。具备教学语言、书写及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现代教育的基本技能,能够基于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对生物学认知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和工具,进行教学实施和评价,形成初步的教学能力;

  4.3 教学研究。具备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整合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过程,获得教学体验;并能够应用这些体验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5 班级指导

  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应用班级管理技巧、心理学原理和指导方法指导学生发展,及时、妥善地解决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5.1 德育为先。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认识到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自觉开展德育工作。

  5.2 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指导方法指导学生发展,同时能够熟练应用班级管理技巧,及时、妥善地解决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6 综合育人

  具有“三全”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具备从生物学专业角度进行育人的能力;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通过组织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1生物核心素养。理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育人价值,能够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有效的育人活动或教学过程。

  6.2 学科育人。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行为认知等规律,能有效发掘和使用生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备从生物学专业角度进行育人的能力。

  6.3 文化和教育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备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形成全面综合发展的教育意识,具备通过文体等活动育人的基本能力。

  7 学会反思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辩证地看待问题,更新观念,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 适应与发展。能主动获取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通过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生物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以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7.2 思辨与创新。初步掌握教育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在科学问题及育人过程中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更新观念,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生物学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7.3科学问题和科学发展。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针对某些科学问题进行设疑和求证;能够掌握和学习生物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前言知识,形成发展的眼光。

  8 沟通合作

  认识和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养成团队协作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同学间、师生间的沟通和合作技能,并在学习和专业实践过程中,积极有效展开小组沟通、互助和合作。

  8.1 善于沟通。能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与教师、与同学、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技能,具有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8.2 有效合作。能在实践和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中,认识到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形成团队协作意识,能积极协调组织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活动。

  二、修业年限、计划总学时、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计划总学时为2712学时+36周,总学分为168学分。允许学生在 3~8 年内修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

  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生命科学导论、动物学、植物学。

  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学教学论、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为加强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野外实习、专业教学实习以及科研训练等教学环节,内容如下:

  专业基础实验:大学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课程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等;

  实践:野外实习、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生物专业劳动实践、毕业论文等。

0